海鲜千千万,为什么艺术家独爱龙虾?重新认识龙虾,你也会爱上它! In 公会战报 @2025-11-10 16:42:32

狄更斯的作品中也曾详细描绘维多利亚时期的中产阶级如何食用龙虾。如 “土豆龙虾派”——在土豆泥制成的馅饼中加入龙虾肉,再浇上凤尾鱼香精、脱白汁和柠檬汁。可以看出,当时龙虾是一种大多数人都吃得起的“平价海鲜”。

"土豆龙虾派"还原图

到20世纪初,由于过度捕捞龙虾价格上涨,食用龙虾就变成了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在时代广场和百老汇周边涌现大量装修奢华的“龙虾宫”,等待着戏剧散场后有钱老头携美女光顾。久而久之,这些四处寻欢的富裕男性也被称为“龙虾”。

由于养殖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龙虾再次回到了 中产阶级的餐桌。 龙虾随之广泛出现在讽刺社会的喜剧作品中。

纽约时代广场的红龙虾餐厅

伍迪·艾伦的短篇小说《龙虾复仇记》,就讲述了主人公转世后成为龙虾,用自己的双鳌报复衣冠楚楚的昔日仇敌。电影《安妮·霍尔》中,也有他与黛安·基顿关于龙虾的著名即兴桥段。

电影《安妮·霍尔》剧照

《一年一度戏剧大赛2》中的 《当一个龙虾人决定去》,无疑吸取了西方语境下龙虾的丰富含义。

内心柔软、却长着厚厚的硬壳和两只骇人的钳子的龙虾,代表了大都市中孤独的现代人。 当食用龙虾成为一种风尚,为了“合群”、为了“受欢迎”,我们不得不成为无所适从的“龙虾人”。

更多平面设计申请案例

咨询小A获取

🦞🦞

龙虾与潜意识

第一个把龙虾与潜意识联系起来的人是 达利。

“我很好奇, 为什么我在餐馆点龙虾时,从来没有接到过煮熟的电话。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是要冷藏香槟,为什么我们的习惯如此可怕,温暖又令人讨厌的电话却没有放在装有碎冰的银桶中。”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石破天惊的想象力,造就了艺术史上的著名作品 “龙虾电话”。

达利作品《龙虾电话》

更进一步,达利又把 龙虾与性联系在了一起。从生物学角度来看,雄性龙虾具有不折不扣的“处女情结”,带有浓浓性暗示意味的龙虾,也不断出现在达利的作品中。

达利一直对商业和时尚很有劲头,而他实现自身愿望的方式是与服饰、珠宝等设计师合作。 Schiaparelli则以各种惊世骇俗的设计著称,她想要挑战世俗对美和性别的刻板印象。

艺术家达利和设计师Schiaparellli

达利与Schiaparelli一拍即合,推出“联名”产品。Schiaparelli从达利过往的作品中发现了龙虾,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诞生了著名的 “龙虾裙”。

虽然龙虾裙最终的样貌没有突破传统的晚礼服,但依然引领了潮流,并顺利帮助深陷丑闻的 辛普森夫人重回名利场。

穿着龙虾裙的辛普森夫人

当代艺术大师 杰夫·昆斯曾这样形容龙虾:“我热爱龙虾,它极富象征意味,既有男性的阳刚,也不乏女性的阴柔,你看它的尾巴就像脱衣女郎在表演中不可或缺的羽毛,而那两只大钳子又是多么的威武。”

“龙虾裙”看似端庄贤淑,但龙虾符号的加入足以达到震惊世人的作用。作为一代时尚先锋、“倾国之恋”的主人公,辛普森夫人可谓放手一搏。

进入21世纪,各大秀场上依然不乏对“龙虾裙”的致敬之作。

2000年代初,斜剪礼服重新流行;但到2010年,极简主义、结构化的礼服取而代之。“龙虾裙”不断推陈出新,但人们已不再对龙虾的出现议论纷纷。

更多服设申请案例↘↘

咨询小A获取

🦞🦞🦞

龙虾与哲学

为什么龙虾能持续受到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青睐? 陆兴华对“龙虾是什么”做出了详细的归纳。

眼位于可活动的眼柄上。

它将经历10次换壳。

龙虾长到1磅重(可以上市)需要6~8年的时间。

龙虾可以丢下自己的肢体来迷惑捕食者,可丢弃的肢体包括螯、腿、大小触角等。有时,龙虾也会由于某些未知因素丢弃自己的螯。

龙虾长有牙齿,但它的牙齿并不长在嘴里,而是长在胃里。

龙虾的食性很杂,各种鲜嫩的水草、水体中的底栖动物、贝类、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及各种鱼、虾的尸体及同类尸体都是龙虾的喜食饵料,对人工投喂的饲料也很喜食。

龙虾在天然环境中6~12个月龄达性成熟,已达性成熟的个体体重一般为30~100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般6个月可达性成熟。

交配时,雌虾仰卧水底,雄虾位其上以螯足钳住雌虾前螯,步足抱住雌虾将交接器插入雌体。交配时间10~30分钟。我们在实验里和市场最早观察到抱卵虾为5月28日和6月4日,8月份以后雌虾群体开始大量抱卵,9月以后就有稚虾孵出。

稚虾孵出后,全部附于母体的腹部泳游足上,在母体的保护下完成幼体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从第一年初秋龙虾稚虾孵出后,龙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都是附生于母体腹部,到第二年春季才离开母体生活。

层出不穷的龙虾艺术,其实都是从这些最直观的 生物学层面衍生而来。这些习性最终都成为组装“龙虾”这一当代艺术神话的配件,并进一步汇入了资本驱动的当代文化生活。 龙虾的一生,就是当代人的一生。

静静生活在冷水中,可以不吃不喝不死甚至无限生长的龙虾,用恰如其分的神秘感,吸引着当代人对其的占有。龙虾成为当代艺术的宠儿,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回到艺术家菲利普·考尔伯特的展览,选择“龙虾”这一在艺术史上著名、具备世界范围影响力的符号,显然是他的独特之处。

龙虾遍布海洋,沟通起以海洋为起点的西方世界,随船只向第三世界国家扩散。这位拥有哲学学位的艺术家抓住了龙虾的这一特点,尝试把 “全球性”汇聚到龙虾之中。

艺术家菲利普·考尔伯特

“龙虾选择我成为它的人类代言人。儿时在苏格兰,我总能在码头看见龙虾。我相信龙虾有这种电话般的力量,我必须生长出想象的触角,来与它们交流。”

大量复制的龙虾,也成为了新媒体时代图像的代表。 波普艺术是一种全球性的语言,构造着当代的世界共识。

更多交互申请案例↘↘

咨询小A获取

如何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龙虾”?相信在与小A经历了这一场“龙虾之旅”后,你已经形成了答案。

或许,并不是每位艺术家都有能力和运气成为第一个发现龙虾的人,但 创新运用艺术设计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出现的符号,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是不是跃跃欲试了呢?2023进入冲刺阶段,2024申请也已经提上日程,赶紧投入到作品集创作中去吧~

延伸阅读

↗↗没有颠覆和不敬,思辨设计还思辨吗? ↗↗VR、共振、细胞模型,和科技结合后的艺术创作真的不是魔法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揭秘DNF幸运勇士玩法技巧,轻松打造爆率神话,游戏操作不再迷茫!
告别冗余,Eclipse插件卸载指南:轻松优化你的开发环境